很多关键工业领域产品的发展,都取决于高端的发展水平。同济大学教授、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张曙在接受采访时说。近年来,随着国防、航空、高铁、汽车和模具等重要装备制造行业需求量的大幅增长,我国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在高端产品方面仍面临着竞争力不强的局面下,需要快速取得突破。
机床的水平、品种和生产能力,直接反映了国家综合实力。过去5年,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39%。前瞻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贺丹阳指出,在相关产业带动下,未来我国的年均增速将超过10%,到2015年,全国数控系统需求将达40万台套,年销售额将达8500亿元。
行业分析师李佩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制造业在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对于设备组成部件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精密性、表面质量等。尤其是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如航天、通信等。下游市场技术需求的转变,对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的技术发展能够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则能够起到推进作用,反之则会制约其发展。李佩娟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技术在高速化、复合化、精密化、多轴化等方面取得了显着进步和一系列突破。例如,2011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12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泰川机床工具集团展出的qmk009数控圆弧锥齿轮磨齿机,弃用了传统的圆柱形砂轮展成磨削法,采用指状砂轮或小直径盘状砂轮,通过多轴联动沿齿廓来磨削大型曲线齿锥齿轮。张曙说:这台新产品颠覆了传统曲线锥齿轮加工的原理和机床设计的理念,以软制胜,有所突破,是原始创新的范例,不仅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还使我国进入了大型硬齿面曲线锥齿轮加工的世界先进行列。
对于我国高端竞争力不强的局面,张曙认为只进行基础研究不够。很多企业只关心制造机床,却没有研发能力。更应该注意人才的问题。我国现在工程教育的非工程化,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工程实践知识较少,创新能力较弱。这使得我国高端大量依赖进口,并在技术上受制于人。比如,有些国外高端五轴联动机床的关键软件就限制出口到中国,甚至连使用部门和安装地点也是有所限制的。
国内的机床企业大都关心如何做大。动辄是几千人、上万人的规模。而国外企业则更多追求技术的领先,即让自己的产品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制造中不可或缺。张曙说。在他看来,目前中国机床企业的竞争机制主要是靠价格和数量取胜,缺乏核心技术。随着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的提高,企业的利润会越来越薄。因此竞争机制亟待转变。此外,国家政策对于行业的技术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李佩娟向表示,虽然国家分别在2005年和2011年就行业发展出台了专项规划,但支持力度仍明显不足,因此,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