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待发 传动大咖齐聚金秋
由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和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PTC ASIA 2022(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商务部批文展会)将于今年11月1-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作为深耕动力传动行业超过三十载的盛会,PTC ASIA核心动力涵盖了液压、气动、密封、齿轮、电机、传动联结件、链传动、带传动、弹簧、轴承和工业分承包等十一大类。
本届展会预计吸引展商近800家,展出面积近7万平方米,各类创新产品及前沿技术将盛装亮相,值得期待。
一展多元 工业平台互融共通
有别于同类型的零部件专业展,PTC ASIA除了展示动力传动行业产品技术外,更是汉诺威上海工业联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诺威上海工业联展承袭了世界级工业技术盛会“汉诺威工博会”的基因,动力传动、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压缩空气技术、重型机械装备、高空作业机械、冷链技术与配送、电子商务包装、智能加工和特殊钢等板块将同场展出,打造上下游互联共通的工业大平台。
焕新呈现 激发未来智造能量
三十余年来,PTC ASIA紧跟行业热点,与时俱进的脚步从未停歇。今年,“专精特新”、“数智化”、”未来工业“等将成为展会关键词。
l 专精特新“小巨人”
近年来,工信部开展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旨在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经培育了三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
本届展会不乏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参与,这些“小巨人”如何撑起大创新,如何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上迸发大能量,或许答案会在展会现场得到揭示。
l 数智液压广场
自2018年起与iHydrostatics静液压合力打造的“液压创新技术论坛”在今年重装升级为“数智液压广场SMART HYDRAULIC PLAZA”亮相PTC。主题广场将以液压数智化为特色专题,打破传统“一企业一展台”的传统模式,以产品及生态为主线进行分享,包含数智元件、工业物联网、电动化、3D打印和主机应用等热门单元。同期论坛区,邀请数智液压上下游行业的企业代表及专家对前沿产品技术进行深入讲解,分享对数智液压未来发展和趋势的看法。
l 未来工业
展会同期论坛将继续就工程机械、农机、机床、汽车等动力传动行业的传统垂直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同时,工业4.0、数字工厂、双碳、新能源、机器人、跨境电商、数字化营销等前沿话题也将在现场论坛得到交流探讨,多维度呈现未来工业新势力。
此外,全新推出的数字化集市将结合时下B2B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为企业带来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数字化工厂管理软件等,为展商和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也将继续携手PTC共同打造国际性论坛,邀请中外企业参与分享,外资品牌服务中国,扎根中国的理念将在论坛上得到深度体现。
精准邀约 锁定买家高效匹配
100+买家参观团悉数到场
十大范畴终端买家全覆盖
突破边界 创新服务增添活力
除了传统展期展示服务之外,我们也在不断突破边界,在展前展中展后开展各类线上线下业内交流及商贸配对活动。以更多样化更定制化的服务为展商创造更多参展效益。
l 大咖访谈
备受展商青睐的“小P去哪儿之大咖访谈”将继续走近企业高层。我们将带领专业媒体摄制团队拜访企业,以面对面采访的形式揭开产品背后的故事,分享企业文化。2021年共计采访16位企业高管,并通过展会官方及合作媒体渠道进行视频及文字传播,总阅读量超10万。
l 智造对接
辐射展前、展中、展后的 “匠心云采配”活动将优化展商与买家采配流程。2021年共计完成4期线上采配会,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波兰、芬兰等十几个国家的海外卖家参与了活动,采购金额在几十万到几百万美元不等。而展会现场以全景式展台拍摄及产品英文介绍结合的“匠心云之旅”则为海外买家提供高效的网络参观之旅。
l 远程参展
全新的混合参展方案为无法亲临现场的参展商提供了完美的选择。展台、海报、代展人员接待等线下服务,结合网上展厅、视频会议等线上服务,全方位解决参展商的后顾之忧。
l 海外推广
除在海外社交平台及行业媒体上进行推广外,我们也在今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设立展位,并将70余家PTC ASIA参展商的信息制作成册,于现场发放,不遗余力地为展商和海外买家打通沟通渠道。
国际合作 扎根中国服务行业
令人欣喜的是,在全球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外制造业间贸易和技术交流从未停歇。与PTC ASIA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德国海外商会联盟(AHK)、瑞士商会(SwissCham)等多家海外合作伙伴也将继续与PTC携手,共同促进行业领先技术与理念的交流。他们纷纷表示中国市场依旧是外资品牌最重视的市场之一,中外制造业间的开放合作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