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国际再生金属展览交易会新闻发布会近日举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在会上分析了2014年以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运行情况及今后的发展形势。
他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基本保持总体平稳运行,产业发展呈现四大亮点,但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和严峻挑战。
运行:基本保持平稳运行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由于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低迷、进口废金属价格倒挂、下游需求不振、多数企业融资困难,导致企业利润微薄,项目投资活跃度不高,整个产业面临较大困难。尽管如此,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克服国内外多重压力,1~3季度总产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技术创新和装备改造取得新进展,基本保持了产业总体平稳运行。
在生产方面,产品产量持平,再生锌大幅增长。据初步统计,2014年1~3季度我国再生有色金属(铜、铝、铅、锌)总产量为737万吨,基本与去年持平。其中,再生铜产量约为170万吨,同比下降5.6%;再生铝产量约为360万吨,同比增长2.9%;再生铅产量约为98万吨,同比下降10.9%;再生锌产量约为109万吨,同比增长18.5%。
在进口方面,原料进口量和金额双双下跌,含铜废料下跌幅度较大。2014年1~8月,我国共进口含铜、含铝、含锌废料395.7万吨,金额94.4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9.9%,17.2%。其中,进口含铜废料246.3万吨,同比下降11.7%,金额72亿美元,同比下降19%;进口含铝废料147万吨,同比下降7%,金额为22亿美元,同比下降11.3%;进口含锌废料2.4万吨,同比持平,金额4300万美元,同比增长4.9%。
在市场价格方面,持续低迷。2014年前3季度上海期货交易所当月期铜和三个月期铜平均价分别为49297元/吨和48713元/吨,同比分别下跌9.0%和9.9%。广东1号废铜和2号废铜平均价格分别为44806元/吨和41424元/吨,同比分别下跌9.4%和9.6%。破碎生铝平均价格11676元/吨,同比下跌6.7%,再生铝合金中产量高、用途广、最具代表性的ADC12均价15061元/吨,同比下跌4.4%。
在节能减排方面,成效显著。2014年,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产业规范条件的鼓励下,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继续取得成效,尤其是新型节能技术和污染物排放治理设施的采用,为企业所在区域环境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再生铜行业平均能耗水平接近250千克标煤/吨,再生铝达到110千克标煤/吨,再生铅接近130千克标煤/吨。2014年前3季度,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与生产等量的原生金属相比,节能1650万吨标煤,节水超过11亿立方米,节电51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00万吨。
同时,产业的发展呈现四大亮点。一是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发布了一系列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有关的重要政策法规,在引导产业规范发展,提高产业规模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重视节能环保等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今年3月,科技部与工信部联合组织制定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发布;5月,国务院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6月,财政部、环保部、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公布了第四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企业名单、环保部发布《关于征求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7月,环保部发布《进口废物管理目录》(2014年)(征求意见稿);9月,发改委公示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第二批)拟选名单。
二是产业发展日趋均衡和规范。今年9月,发改委正式批准了第五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名单,目前45家示范基地中有13家位于中西部地区,这些园区的入选将大大推动当地对报废机电设备、电线电缆、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铅酸电池等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规范利用和高值利用,为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原料补充。随着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交通物流体系的完善和能源劳动力优势的显现,整个再生金属产业布局日趋均衡优化,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部和内陆边疆省份扩散速度不断加快,中西部地区有望成为再生金属未来发展的亮点。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规范程度不断提高。通过环保核查和准入政策的实施,经济发达区域的再生铅回收体系进一步规范,有些地区成立了再生铅回收联盟,大型再生铅企业资源保障度提高,效益好转,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环保不达标的小型再生铅企业有死灰复燃的迹象,需要进一步保持并加大核查和准入的管理力度和广度。
三是技术创新持续进展。今年再生金属产业总体情况不乐观,但龙头企业对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方面的投资并未减少,大中型再生金属企业进一步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方面增大投资力度,国产装备的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并取得显著成效,部分企业的技术和装备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和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效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降低了能耗水平和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利润空间。如江西自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处理含铜废料综合回收铜、镍、铅、锌及贵金属的工艺技术不断完善,已实现大规模生产。
四是资本市场对再生资源高度关注。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出于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战略发展前景的认可,对再生资源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加速布局再生资源行业,包括桑德环境收购恒昌贵金属和河北万忠,格林美收购扬州宁达贵金属,东江环保收购厦门绿洲,天奇股份收购苏州市物资再生有限公司,这表明与再生有色金属密切相关的产业,尤其是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和报废汽车拆解、贵金属废料综合回收利用等已经成为各投资机构关注的重点资源。
问题:下游需求减弱经营困难已成行业性问题
一是原料进口价格倒挂竞争激烈。2014年上半年,铜、铝价格较去年同期有较大跌幅,废铜、废铝的国内外价格长期处于倒挂,如进口光亮铜国内外价差平均保持在1000元/吨,对原料进口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印度、东南亚等国家近年再生金属产业发展迅速、废料进口门槛较低、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在废金属市场与中国形成直接竞争,增加了中国进口原料的难度。从废料进口量来看,含铜废料进口实物量创下近年来最高跌幅,铝废碎料进口量连续四年下降。
二是国内下游需求减弱,市场销售困难。由于国内外经济增长减速,有色金属的下游产业普遍受到较大影响,建筑、地产、电力、机械制造等行业对有色金属需求有所减少,汽车产量增幅也同比下降,种种因素导致再生金属企业的产品销售总体不佳。虽然核心企业依然产销两旺,但多数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开工率大幅下降,或处于维持和观望阶段,或处于停产、转产状态,利润微薄、经营困难已经逐渐成为行业性的问题。
上半年再生铜、再生铅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量下滑幅度较大,再生铜主要集聚区的企业达产率不足70%,广东清远地区再生铜产量连年下降,清远云铜、广西有色等再生铜项目停产;再生铅企业达产率平均仅有60%左右,行业盈利水平有所减弱。3季度情况有所好转,大型再生铜和再生铅企业基本可以保持满负荷生产。再生铝和再生锌企业生产相对平稳,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
三是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紧张。青岛融资铜事件曝光后,银行明显收紧了对有色金属企业的授信和贷款。根据协会调研情况,对于大型企业及当地龙头企业而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多数中小型再生金属企业由于银行抽贷,资金压力非常大,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不少企业或者停产转产,或者削减产量保持最低限度运营,企业的在建、新建项目进度普遍放缓或停顿。
四是产业发展需要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年轻,但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又非常重要,因此迫切需要各级政府给予产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金积极投资国内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进一步研究放宽进口废物管理目录,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再生金属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提高本国资源保障水平;从政府采购入手,倡导绿色采购,鼓励采购再生金属产品;扩大税收优惠的覆盖面,简化退税流程,让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落到实处。
展望:情况有望持续好转2015年或进入上升通道
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复苏力度并不强劲,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三期叠加”的阶段,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给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企业生产经营依然要面对较大困难和严峻挑战。
同时,随着政府微刺激政策逐渐收效,简政放权措施不断落实,我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运行,市场环境进一步好转,企业信心逐步恢复,今年4季度情况有望持续好转。
对此,王吉位预计,2014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全年整体会与2013年基本持平。近几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进入了一个相对艰难的转型期,经过几年的调整,2015年产业会逐步走出谷底,进入上升通道。
首先,国内原料供应的重要性将日益提高。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度加快,国内有色金属的消费量和社会积蓄量不断增加,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原料保障。
近年来,国内有色金属废料回收量持续快速增长,国内废料已经成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重要的原料来源。再生金属龙头企业对国内原料的重视程度和依赖度不断提高,正借助国家政策支持,通过自建网络、联合经营、长约合作、融资服务等多种手段积极向产业链上游渗透,提高原料供应的保障水平。
其次,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助于产业长久发展。随着政府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再生金属的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从明年开始,将取消自动许可进口类固体废物进口许可,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进口许可工作下放到省级环保主管单位,企业原料进口更加便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优惠政策目录》也将修订出台,更多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企业有望享受到增值税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竞争力。再生有色金属行业规范管理工作将深入展开,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低水平重复建设得到遏制,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规范企业将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保证了行业长久健康发展。